宣恒:快乐在志愿助圆寻亲梦的路上
十指在电脑键盘方寸之间游弋,只为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相关人员的线索。 一张办公桌、一台电脑,既是他的工作平台,也是收获快乐的人生舞台。 找人和寻人,成为他工作的全部。 找人,是伸张正义的职责使命;寻人,是助力圆梦的志愿奉献。 他,就是宁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宣恒,也是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开展大型公益行动“寻人助力团”的一名志愿者成员。
隐藏“秘密”
在同事们的眼里,寡言少语的宣恒业务能力强,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网络去发现涉案人员的线索,便于协助破案。若不会是今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《等着我》栏目发来的邀请函,这个秘密恐怕还要继续隐藏。因为,他瞒着大伙儿在悄悄地干一件事。“我们准备请你加入“寻人助力团”并担任安徽联络员,有没有困难?”“省联络员?”“主要工作还是寻人信息的研判和线索推送,你可以的!”“那行,我先试试!”2015年,公安部携手央视《等着我》栏目、“宝贝回家”等媒介联手开展“打拐反拐”与“圆寻人团聚梦”大型公益活动。随后,宣恒应邀加入,成为一名志愿者。而这一试,就试了两年。每天,宣恒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,还要挤出时间去做寻人线索的协查。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,就统一反馈给公安部相关部门或者央视《等着我》节目组,再由他们联系安排具体的责任单位负责落地核实。 “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做起来并没那么简单,因为这些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、模糊的人名,甚至也可能只是一个乳名、一个绰号。所寻找的人大多与求助者离散几年、几十年。特别是那些被拐儿童,没有照片、没有电话、甚至没有记忆……有时几乎所有能用的网上寻人办法都使完,往往都不一定有结果。所以,找到有价值线索的难度比抓涉案人员还难。”遇到寻找线索困境的宣恒深有体会却动情地说,“不过,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”。
“疯娘”寻儿 为缘寻找,为爱坚守。
央视《等着我》栏目活动现场,一对离散三十多年的母子重逢,让宣恒深受震撼。求助者是一名安徽籍23岁女孩,她是替自己的养母寻找亲生儿子。在求助女孩的儿时记忆中:养母曾为了养女,扛着一袋捡来的烂梨去换一根雪糕;大雪天,抱着发高烧的养女翻山看病,已被拐骗30多年的养母与女孩情深胜亲生母女。随着养母思儿的渴望愈发强烈,精神也已失常,但总声声念叨儿子的名字。而女孩也曾领着养母四处寻找。天下之大,儿在何方?每次寻找,都失望而归;养母日渐消瘦,病情愈重。女孩不放弃帮助养母寻儿,一句“你带我小,我养你老”的质朴感言更是让在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。“当母子离散30多年再团聚时,老人仿佛瞬间清醒。”“这一幕将永远映刻在我的脑海中。因为,我感觉很快乐”宣恒说。 当初,接到栏目组转送来的女孩帮助养母寻儿的协查时,宣恒被女孩养母的寻儿故事所感动。随后,根据栏目组提供的少许信息以及养母儿子的名字,立即展开网上信息研判。随后,通过围绕地域、口音、年龄等多个方面的寻找,欣喜发现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精准线索。于是,宣恒立即反馈。最终,为“寻人助力团”帮助母子团聚提供了有力的找寻方向。
两次求助 活着,才有希望。
今年3月的一天,宣恒接到栏目组转送的一条寻人求助信息。信息上注明求助者是小赵,七岁被拐,只记得儿时的家有山、有河、还有船,村子好像叫谭桐镇(音),父亲叫田某宾(音),其他信息都不记得了。据小赵自述,30多年来始终在务工攒钱,只为找寻亲生父母,并将这个心愿藏在心里。网上搜寻,一无所获。30年的变迁,儿时的记忆或早已模糊。然而,栏目组工作人员反馈说求助者小赵的记忆很深刻,并非常坚定地说地名没有错。随即,宣恒再次重头开始,网上搜寻。未果,仍几番尝试。使用同音字搜索,发现四川省有一个坛同镇,该镇的相关描述与求助者小赵记忆中的地方较为相似,但继续网上搜寻时却发现该镇并没有叫田某宾这个人。宣恒将这条线索反馈给栏目组。很幸运,在当地警方以及多方接力找寻,最终在坛同镇找到了小赵的亲生父母,不过小找所提供的父亲名字并不叫田某宾。离散30年,终圆今世缘。
两年间,宣恒在《寻找57年前的生死战友》寻人线索协查申请表上反馈, 在《寻找20年前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我的张阿姨》寻人线索协查申请表上反馈:已有线索; 在《姐姐你在哪》寻人线索协查申请表上反馈:已有线索; 在《分别二十载,儿女们等您回家》寻人线索协查申请表上反馈: 两年来,宣恒为30多位寻人求助者提供了有价值线索,也助力圆了30多个悲欢离合的团聚梦。其实,这都是比较幸运的。“记得有一天收到十个求助协查,忙了几天却没有发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,很失落。”“但每当想起节目现场久别重逢时的热泪,心中的那份充实和成就感让我瞬间觉得有价值,很快乐!”“用自己的微薄之力,与团队一道帮助寻人圆梦,我将继续走下去。”宣恒丝毫没有再试一试的犹豫。(高鹏) |